鲍勃体育下载ios

产品展示

bob综合平台 bob综合平台

0716-8413588

地址:湖北省荆州市荆州区纪南镇枣林铺

您现在的位置 : 首页 > 产品展示

香港九龙城寨丨比电影更恐怖、颓废被拆后人们却开始怀念它

  在80年代执导的《省港旗兵》三部曲,无疑是香港电影史上的一抹浓重色彩。这一系列的电影堪称经典,它们奠定了我们后来所熟知的许多写实风格香港枪战片的基础。

  特别是影片中九龙城寨的激战场景,给人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象,即便在20多年后的今天回看,依然显得格外精彩和罕见。

  追溯九龙城寨的历史,其起源可远至宋朝,最初作为政府机构,主要职能是监督沿海盐业的买卖,城寨内主要居住着官员和他们的家人。

  清朝时期,在与英国的紧张关系下,清政府签订了《展拓香港界址专条》,使得九龙半岛和新界成为了英国的殖民地。然而,在这份充满屈辱的条约中,清政府坚持保留了对九龙城寨的管辖权。

  清政府倒台后,中国政局长期不稳。英国和新成立的中国政权均声称对城寨拥有主权,但都未能有效管理这一地区。

  随着众多难民和流浪者涌入,九龙城寨逐渐变成了一个法律难以触及的地带,成为香港历史上一个独特的存在——一个实际上无人监管的区域。

  位于香港的九龙城寨,其正式名称原为九龙寨城,但在民间普遍被称为九龙城、九龙城寨、九龙砦城或九龙城砦。

  九龙城寨的历史根源可追溯至宋朝,当时朝廷在尖沙咀与茶果岭一带建立了名为官富场的盐场,并在附近建立了“官富寨”,专责派遣盐官来管理和驻军以保障安全。

  进入明清时期,由于海盗活动猖獗,城寨内陆续增设了多座炮台,使得九龙城寨逐步转变为一个重要的军事防御要塞。

  1842年,战争的硝烟弥漫,沉浸在天朝大国幻想中的清朝被工业化浪潮中的英国轻易击溃,被迫签订了中国近代史上首个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条约中,英国不仅要求清朝开放五个主要的贸易港口、支付2100万银元的赔款,还强行索取了香港岛的主权。

  1898年,甲午战争的失败再次将清朝推向了屈辱的边缘,英国借此机会迫使清朝签订了《拓展香港界址专条》,将九龙半岛和新界强行租借为英国的殖民地。

  然而,在清朝官员的坚持和力争下,九龙半岛上的九龙城寨仍然保留在清政府的管辖范围内,它既是清朝官员的办公场所,也是与英国人进行联络的地点,同时清政府还保留了在该地区驻军的权利,以此彰显对这片土地的主权。

  尽管“弱国无外交”的说法常常被用来形容晚清时期的外交处境,但显而易见的是,当时仍有一大批清朝官员在努力争取国家的权益,力图阻止英国的进一步侵略,并为未来可能的香港回收行动奠定法理基础。

  由于九龙城寨与香港岛仅一水之隔,英国方面曾推测,清政府坚持不放弃对城寨的主权,可能是出于对他们行动的监视考虑。

  因此,在1899年,英国政府采取了强硬手段,驱逐了驻扎在九龙城寨的清朝官员。然而,在李鸿章的严正抗议下,英国军队最终撤出了对九龙城寨的占领。自那以后,城寨逐渐变得荒凉,人迹罕至。

  自1912年中华民国政府成立之际起,其虽承继了清朝对九龙城寨的管辖主张,然因国内政局动荡不安,加之与日本的长期艰苦抗战,实际上未能有效行使对该地区的实际控制权。

  转至1941年,太平洋战争的硝烟骤起,日本军队向英国宣战并迅速占领香港。在这场历史的风暴中,为了军事扩张与建设需要,日军将目标锁定于扩建启德明渠(原称龙津河),遂决定拆除九龙城寨的坚固城墙,昔日繁华之地仅余残垣断壁,见证了时代的沧桑巨变。

  在抗日战争胜利之后,国内的不稳定因素再次上升,国共之间的内战随即爆发。大量的难民流离失所,纷纷涌入九龙城寨寻求庇护,这无疑给刚刚重回英国殖民统治下的香港带来了诸多治理上的挑战与不稳定因素。

  在此背景下,港英政府试图利用政府因内战而分身乏术之际,完全解决九龙城寨的历史遗留问题。然而,这一举动并未如预期般顺利。

  1948年1月5日,香港政府派遣大批军警进入九龙城寨,强行拆除70余间民房并拘捕了居民代表,此举在中方官民间引发了强烈的反弹。

  蒋介石迅速作出指示,外交部不仅重申了对九龙城寨的管辖权,更就此次事件向英国政府提出严正交涉与抗议。

  广州市民也发起了反对英国的活动,甚至焚烧了位于沙面的英国驻广州总领事馆。当时担任广东省政府主席的宋子文与英国进行了交涉,坚决拒绝了英国在寨城的任何权利要求。

  此外,在1948年1月7日,广东省宝安县县长王启俊与县参议会议长等人亲自前往九龙寨城进行巡视,以宣示主权,并支持成立了“宝安县九龙城居民福利会”这一自治组织,最终使得港英政府不得不取消了拆迁计划。

  因此,在经历了一系列的外交斗争后,九龙寨城逐渐演变成了一个非常特殊的“三不管”地区——中华民国政府无力对此来管理,英国政府不愿意介入,而港英政府则没有相应的管辖权。

  这种情况一直持续到1949年,当时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取代了中华民国政府,但在之后的很长一段时间内,这种无人管理的状态并未得到实质性的改变。

  在冷战时期的背景下,中英两国在意识形态上处于紧张的对抗状态,双方之间的合作远远少于对抗。

  与此同时,九龙城寨内部形成了错综复杂的势力网络。每当港英政府试图派遣军警进入城寨来管理,都会遭到居民的强烈反抗。城寨居民甚至成立了九龙城人民代表大会,宣称根据历史和法理,该地区属于中国的管辖范围,英国无权干涉。

  在缺乏有效政府治理的状态下,九龙城寨逐步变成了三合会等犯罪组织频繁活动的区域,成为了毒品交易、卖淫、赌博等犯罪活动的聚集地。

  据历史资料显示,到了1954年,城寨内已经存在154个烟窟(供人吸食的场所)、20家妓院、5个赌馆。在那个时期,九龙城寨成为了一个令外人畏惧、避之不及的非法地带。

  尽管九龙城寨内黑帮势力根深蒂固,但城寨内部却有着明确的分界线,形成了自己的一套秩序。黑帮成员通常居住在城寨的东部,而普通居民则聚居在西部。在这样的环境中,贫民和难民们在城寨的缝隙中艰难地维持生计。

  由于港英政府当时拒绝为来自内地的医生发放行医执照,九龙城寨因此成为了无牌牙医诊所的热门地点。这些诊所在城寨的隐蔽角落中非法经营,为居民提供医疗服务。

  由于缺乏政府的有效监管,加上这些牙科诊所的收费相对低廉,尽管明知这些诊所并不具备正规资质,许多低收入的市民仍然络绎不绝地前来就诊。

  除此之外,由于无需申请营业执照和各种生产销售许可证,许多居民便在城寨内随意开设商铺和作坊。

  街道两旁密布着各式各样的招牌,食品加工厂、五金厂、纺织厂等各类手工作坊随处可见。然而,这些作坊的废气和污水排放,却不断加剧着城寨环境的恶化。

  有人这样评价九龙城寨:在这里,人们谈的不是生活,而是生存。因为九龙城寨的居住环境确实极其恶劣。

  首先是城寨内部的非法扩建和违反相关章程的建筑问题严重,仅2.6万平方米的狭窄拥挤的空间内,密集地排列着数百栋居民楼。

  根据《华尔街日报》的数据统计,在九龙寨城被拆除前,居住着超过50000名居民,人口密度达到了每平方公里190万人,这使其成为当时世界上人口密度最高的地区之一。

  违法建筑层层叠加,导致整个寨城中有98%的区域在任何一个时间里都难以接触到阳光,终日阴暗潮湿,即使在正午时分也需要依靠电灯来照明。

  人口的过度密集使得九龙城寨的生活条件极为恶劣,甚至连基本的水电供应都难以保障。

  由于港英政府不对城寨提供电力,唯一的电力来源是非法接入城寨外的路灯电缆,但这些非法接线常常被切断,导致停电成了日常。

  同时,城寨内私拉乱接电线的现象都会存在,屋顶上布满了错综复杂、无序排列的天线。

  在水资源方面,城寨内的供水设施极其有限,仅靠少数水井和8条公共水管,这些设施通常都位于远离住宅区的地方,并且大多处于黑帮势力的控制之下。

  此外,如厕问题在九龙城寨同样是一大挑战,整个城寨仅有两个公共厕所,且卫生条件极差。

  同时,由于居民数量庞大,产生的垃圾量也相当惊人,但城寨内缺乏专门的清洁人员,导致垃圾随处可见,几乎无处落脚。

  ——九龙寨城街坊福利事业促进会,这一组织的成立对于改善九龙城寨的居住环境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

  到了1970年代中期,他们成功争取到中华电力公司和电话公司为城寨居民提供电力和电线年,他们又向香港政府争取到了定期派出清洁队来清理垃圾。

  由于福利会在改善城寨环境和居民生活方面做出了巨大贡献,它在居民中享有很高的声望。

  居民们在租房、买卖楼宇时都会到福利会进行登记;遇到纠纷,也会寻求福利会的调解和仲裁。

  跟着时间的推移,香港的多家慈善机构和志愿团体也开始介入九龙城寨,他们在城寨内建立了养老中心、青少年活动中心、幼儿园等。

  在古庙上方张开了一个大铁网,防止高空抛物,保护庙宇不被侵扰。但铁网上方一年才有人清理一次,成为一个恐怖垃圾场。

  在城寨居住了长达30年的牧师邓保罗回忆道,他的父亲当年搭建了一间小屋,前半部分作为店面,销售日常生活用品和汽水等商品,而后半部分则是他们自己的居住空间。

  在邓保罗十几岁的时候,他开始帮助父亲做一些跑腿的工作,给城寨里的瘾君子们送去汽水。随着时间的推移,他逐渐融入了香港的黑社会组织“洪发山”,并不幸染上了毒瘾。

  “追龙”是一种吸食的方法,用火烧滚锡纸上的毒品,吸毒者便可以吸食由此释放的液状气体。1954年-1962年间,城寨内的白粉档出售的白粉,每包五角。

  这种情况并不罕见。根据1952年香港警方的调查记录,城寨内已经存在154间烟馆、11家妓院,7家赌场和13家狗肉店。不到一年的时间里,这里又新增了16家脱衣舞戏院,每家都是顾客盈门,一家比一家更加放肆。

  在作家鲁金的观点中,这些脱衣舞店其实就是一种吸引顾客的宣传策略,它们吸引着城寨外的人们前来参与赌博、吸食、品尝狗肉、寻找性工作者。脱衣舞表演向人们展示了这里是一个不受法律监管的特殊地带,是一个能够直接进行各种非法活动的地方。

  1978年,随着中国开始实施改革开放政策,与西方国家的关系逐渐走向缓和,意识形态和历史问题引发的争端开始减少。同时,随着《展拓香港界址专条》在1997年的到期,英国面临着将新界及九龙半岛的管治权交还给中国的局面。

  到了1984年,在经过一系列艰苦的谈判之后,中英两国终于签署了《中英联合声明》,协议中不仅包括了租约到期的新界和九龙半岛,还涵盖了整个香港岛,这些地区都将交还给中国进行管治。

  对于九龙城寨的问题,中英政府在1987年达成了共识,中国方面同意由港英政府对九龙城寨进行清拆,并妥善安置居民。

  尽管九龙城寨有着“人间活地狱”的称号,但在拆除过程中,却遭遇了居民的激烈反对。

  许多居民坚决不愿离开,甚至有报道指出,在城寨被拆除之后,有人因没有办法接受这一现实而选择了自杀。

  最终,经过长达5年的不懈努力,香港政府在1993年完成了对九龙城寨的清拆工作,将这片曾经密不透风的高楼群彻底拆除。

  在清拆完毕后,香港政府将原址改造成了“九龙寨城公园”,为市民提供了一个休闲和纪念的场所。

  曾经被视为城市中的一块难以治愈的“毒瘤”,如今却转变成了香港市民和游客休闲娱乐的好去处。

  尽管九龙城寨已经不复存在,但它那独特的历史和形态却吸引了众多艺术家和创作者的目光,成为无数影视、动漫、游戏作品中的灵感来源。

  在1993年的清拆前夕,成龙就曾带领《重案组》的电影摄制组进入九龙城寨进行拍摄,同时,也有来自日本的专家特地前来考察,绘制了详尽的结构图,记录下了这一历史性的地区。

  TVB电视剧《城寨英雄》、由刘青云和吴镇宇主演的电影《O记三合会档案》、以及甄子丹和刘德华主演的《追龙》。

  这些大家耳熟能详的作品都是以九龙城寨为背景,讲述了一系列扣人心弦的故事。

  电影《功夫》中,周星驰戏仿九龙城寨,塑造了“猪笼城寨”,因为粤语中“九”和“狗”同音,而“猪狗”是一家。

  东方神秘、巨型建筑压迫感、霓虹闪烁、近乎无政府状态与末日破败,与西方“赛博朋克”不谋而合,成为科幻作品灵感源泉。

  日本动漫《攻壳机动队》精准再现了九龙城寨错综复杂的街景,甚至细致描绘了城寨上空飞机轰鸣穿梭的场景;

  而电影《银翼杀手》中那座充满未来感的城市,其设计灵感亦部分源自于九龙城寨的独特风貌;

  《环太平洋》中,主角隐匿于繁华背后的贫民区,从事着神秘且高风险的暴利交易,周围中文霓虹招牌密布,这一场景正是对九龙城寨独特氛围的深刻致敬。

  此外,《南瓜先生2》、《港诡实录》、《幻影幽灵》等多款游戏也纷纷以九龙城寨为蓝本,精心打造了引人入胜的游戏场景。这座曾经的“罪恶之城”,尽管实体已不复存在,但其传奇色彩与艺术价值依旧在各类媒介中熠熠生辉,持续激发着人们的想象与探索欲。

  转眼间,九龙城寨的拆除已近三十载,但其故事却如同陈年佳酿,愈久弥香。无数人沉醉于那份“城市颓废的浪漫之美”,对无政府状态下社区的独特运作模式充满好奇,更有人试图透过这座建筑的遗迹,追寻一种超脱现实的理想生活状态。

  九龙城寨,已成为了一个深刻的隐喻——即便物理形态被彻底改变,其作为文化符号的生命力却顽强地存活于流行文化的每一个角落。然而,那些曾在城寨中奋力挣扎、努力生活的鲜活身影,却已悄然隐没于历史的尘埃之中,成为了后人心中一段难以触及的往事。